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读书随笔:《老子》之我解

疯狂的“老子养生”读书随笔:《老子》之我解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2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读书随笔:《老子》之我解
我读《老子》,觉得老子心目中的圣人被大大地理想化了,这是中国百姓千百年来追求的“明君”,以致一代又一代的百姓生活在历史的幻想里。于是那来自印度的宗教,经历了与本土儒、道的融合,终于形成了代表东方的中国佛教,能说它是精神的鸦片吗?你可以不去善待百姓,但不能再践踏百姓的这块净土。百姓当然需要圣人,因为他合乎道。
  论人之生死,即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那个“出生入死”。然“生之徒”仅十之有三,“死之徒”却占了十之有六,真是何其残酷的“黄泉路”啊!老子讲了善摄生者,不刻意求生反而生,这也是一种顺应天道的无为。因此,无为代表了人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论道之“玄德”,很有一点大公无私的味道!道生万物,德“畜”万物,体现了无为的品格。
  万物的原始状态为“母”,此后的状态为“子”,母子相依,则循环无限,得以永生。或说遵循道的法则“没生不殆”。但我始终不明白老子为什么反对知识,是警告人们不要“杂念丛生”,不要接受“邪说”,以免招来祸害?人活着确实不必那么工于心计,不必那么贪得无厌,应该清静无为。
  连老子都怕误入歧途,何耶?贪得无厌者往往是那些有权势的王候,他们实为盗贼,道岂能容之!
  坚韧的治国者,在于能以道修身,能以德处世。这其实是对“善建者”(善建树)和“善抱者”(善保持)的行为规范。
  以婴儿精气与元气之旺盛,比喻此乃自然之常道,依此,无欲而柔则是完全合乎道的。
  老子赞赏一种品格,即智而不言,蕴藏锋芒,混同尘俗,达到“玄同”的境界。“玄同”者,同一也,何必非要分出个高下?
  论“无为”。老子从治国方略上进行论证,如夺取天下,说“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如剖析某些社会现象,认为限制的愈多反而走向事情的反面。于是得出结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目下多有研究老子者,在分析老子的“无为”时,常常以马列的思维定势去批判上古时代哲人的思想,岂非咄咄怪事!怎么能离开春秋战国那个对中国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大背景呢?老子在谈无为时,从来是在对立的事物中辩而说之的,这里有极大的“玄机”,尚需深入研究。
  这是一章充满了辨证智慧的美文,其在福与祸关系上的那种独特的看法,早已成了印在中国人心中的格言:“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一口气说下来,论之痛快淋漓!蓄“德”,即可治国。所谓“治人事天,莫若啬”。啬者,爱而不用,如此待德,也是“无为”,然德却“有为”。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六十章的一句名言。以“道”治国,也就是以清静无为待民,不打搅百姓,而仅仅做老百姓的“公仆”。古老的愿望,至今的追求,悠悠远古,几可沟通矣。
  以江河下游和雌雄来比喻容纳和柔顺。国与国之间不分大小,本应互谦互让,特别是大谦小。我们的“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与此何其相似乃尔。因为有了一开始说的容纳和柔顺,在如此处理大小国之间的关系上,便体现了道的精神。老子常常把“道”人格化,也常常把人的修养纳入到大自然中去。这就是道的博大精深。
  六道潜移默化于世间,成为至上,所以为天下贵。道有博大的胸怀,有如佛家的慈悲和善良,天地人间只要有道,就能够实现“求以得,有罪以免”的太平世界。老子是不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情了,但自汉传入中国的佛教,能与中国本土的儒、道融合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儒、释、道文化,那是有前因后果的。
  两层含义:德与怨的关系;易与难的关系。大度乃容,所以“报怨以德”;圣人不求大,凡事从易处着手,“故能成其大”。我们如今常说的正反两个方面,乃对立的统一。老子看待世界的这个切入点,成就了他的大智慧。
  论述“无为”之精深。超前认识到事物的发展趋势,那本是一种无为,因为超前就认清了事物的本质。形象一点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纷繁的世界,还有什么弄不清楚吗?
  不以其人之道治其身,是归于道的的“玄德”。或谓“愚民”,仔细理解,乃是在论聪明与愚昧的辨证关系。历朝历代,不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这一关系上实施统治吗?例如对领袖的“个人迷信”,本是一种“愚”,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却是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忠诚”。然而时代变迁了,观点也就变了,这就是辨证。
  “无为”在政治、治国上的妙用。用江河下游能包容大小河流,比喻圣人若能对民谦下,则“天下莫能与争”。这没什么不好,现在不是正在大讲“以民为本”吗?依此施政当然是老百姓所欢迎的。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是说道之伟大在于不可言状。老子提出有“三宝”,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体现了道的品格,也是无为的境界。正因为有了这三宝,才会有相应的勇、广、“成器长”(成就事业,或谓能够领导天下),否则将一事无成。老子在论道的时候,一向把他谈及最多的无为放在对立的统一之中,这显露了他的思想并非涉及此而忽略彼,违背“辩证法”的帽子戴在老子的头上无论如何说也是不合适的。仔细体味老子的无为,乃是“无为而无不为”,天地间的“有为”之举,原来是在“无为”的怀抱中孕育产生的。
  这是老子阐述如何把道运用到军事上。为将者,应记住事物相反的方面,就是说不轻易动武、不随便发怒、不正面硬拼,提倡“不争之德”。这是老子一贯的思想,他以军事上的禁忌而言“道”。
  论军事上的“玄机”,如说轻敌若祸、哀者则胜,以及在军事上宁愿采取守势,实为借此阐明事物的两个方面,把道推向极致。
  “道”之贵就在于外朴内实,然而却不被世人所理解。老子为此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其实,所怀之“玉”乃是非凡的大智慧,与当时诸侯争霸的思想完全对立,如何能让他们采纳和效法呢?今天,改革开放这把双刃剑,一刃闪耀着进取的锋芒,另一刃则足以导致人心不古而世风日下,是接过圣人怀里那块玉掂量掂量的时候了。
  孔子是入世和务实的,所以才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子是出世和务虚的,只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孔子是实事求是的,老子则对两种不实事求是的评价采取了双重标准,即对知道了说不知道认为是显露了上德,对不知道说知道就认为是出了“毛病”,这等于说深藏不露“上”也,锋芒外露“下”也。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读书随笔:《老子》之我解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读书随笔:《老子》之我解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读书随笔:《老子》之我解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读书随笔:《老子》之我解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